儿童品牌羽绒服加盟
走进村里,街边的橱窗里展示着各种各样的儿童羽绒服,每个橱窗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作坊,生产外,每个家庭都在经营着自己的网店。
△徐德义,羽绒村的“一代宗师”,“那时候我们红星村非常穷,很多人只能靠红薯充饥,为了改变现状,我只身到了现在的共青城市打工。当时村里也有人找到他,希望跟着他混口饭吃,而当时候鸭鸭羽绒服做得非常好,所以他就带着村里人去学习制作羽绒技术。”1988年,徐德义带着打工积攒下来的2.5万元,邀请村里30多个穷哥们,共同建起了村里的第一家羽绒厂,从那之后村里人纷纷开办起家庭式作坊,羽绒行业在当地滚雪球式的发展。
△徐五水,今年47岁,属于村里“羽二代”。94年开始从事羽绒产业,“那时候红星村的销售模式主要是对外批发,同时在全国各地开办实体店儿童品牌羽绒服加盟。不过,由于开办实体店投入大、成本高,所以只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才有这个实力。
因此,卖货难是许多羽绒企业都面临的问题。”2014年,徐五水开始“触网”,如今,他家的企业年销售羽绒服15万件。
△况余斌,村里的“羽三代”。19岁的他在南昌一家电脑学校读了电商专业后回家,已经从事电商行业3年,电脑前的他手速极快,和买家沟通后打单出货,几分钟几十件羽绒服的一单交易迅速完成。
△红星村的许多家庭企业都有这么一个特点:父母一代,负责加工生产;而会操作电脑的儿女一代,则负责网络销售。在红星村,很多家庭的孩子读完高中甚至初中,就直接回家帮助父母打理生意了。况余斌完成网上订单,走到作坊里和父亲确认着发货清单。
△羽绒行业协会副会长徐德贵告诉记者,该村自主生产经营权的羽绒服生产加工企业近500家,注册了100多个商标,开设网店达一千多个。每年生产的款式、数量都是依靠电商平台提供大数据,产品销售渠道覆盖目前所有主流的电商平台。
△80年出生的漆元勇,14年开始介入微商业务,忙碌的时候,他的13台手机全开,“滴滴滴滴”一直响个不停。
△在红星村,并不是只有双11才忙碌,进入秋冬季,就迎来了羽绒服的销售旺季。吃饭的时间,漆元勇还忙着回复微信。
△ 村口的物流中心,汇聚了15家物流公司。“每年双11期间,庐山市物流公司都需要借用临近两个县的人力,来完成红星村的出货。
△况九星,85年出生的他南昌大学毕业后,先后去过北上广深等地。13年底赶上了电商起步阶段回到村里,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在深圳当老师的妻子。吃饭后,他和妻子一起开始做起了网络直播销售。如今,他家的企业一年生产童装20多万件,年利润超过百万。在他看来,目前,红星村虽然拥有100多件注册商标,但真正叫得响的品牌却寥寥无几。红星村缺乏的是服装设计、品牌营销、新品研发等方面的人才,红星村还需再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