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批发3元童装店地址
“沙县”和“义乌”的名气很大,大到国内很少有人对这两个地名感到陌生。提到它们,很多人能把“沙县小吃”“义乌小商品”这样的专有名词在第一时间说出来。
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带有“义乌”字样的小商品市场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从城市到乡村,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个名叫“义乌”的连锁市场。市场里面应有尽有,价格便宜。“义乌模式”在许多地方政府的经济会议上是个很热的词。
可是,这些年植根于义乌本土的小商品城依然在蓬勃发展,但传播到各地的小商品市场经营得有点良莠不齐。
被抽走的优惠政策,已经改变的购物习惯,凶猛崛起的电商,各种因素正在撬动着当年席卷全国的“义乌小商品城”,冲击着喊了多年的“义乌模式”。现代快报记者 杨亦文 胡永军 季金晶 贾磊 见习记者 孙旭晖
“南京义乌小商品城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传义说,当年小商品城刚刚开业时,这里的周围是一大片农田,既没有地铁,也没有房地产,正是因为小商品城,这里才发展起来。
被引进的“义乌模式”让城市更繁华,让人们趋之若鹜,只不过,最近,这里的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了。
李大姐的文具批发店就在南京义乌小商品城的文体区,如今,小店已经有六年多的店史了。从一开始,这间不大的小店就被分成了两层,木板隔出的上层是仓库,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本子、笔、文件夹;下层的店面空间中也是满满当当,几个货架中挤出了两条小小的过道,因为天气不太好,房间里光线昏暗,李大姐却没开灯。“一天都没开张了,能省点是点吧。”李大姐嘟囔了一句。
她说,六年前,她刚到小商品城时,这里刚刚起步,租金便宜,市场管理方还出面帮他们联系了浙江的文具生产商,江宁政府也给出了很多政策优惠,小店的成本很少。
“成本少,生意也红火。”李大姐说,当时的主要客户是江宁附近的企事业单位办公室,也偶尔有来自马鞍山等地的小店老板。“大家都是来批发,量小的直接从我这拿,量大的我联系厂家,赚点差价。”
“一些老客都不上门了。”李大姐说,她特地打听了一下,不是哪个竞争对手抢了生意,而是人家开始网购了。“比我这便宜,比我这方便,直接送货上门。”李大姐数着对手的好处,有点咬牙切齿。
已经年逾5旬的李大姐不是不想开网店,她弄明白了一切流程之后,还是觉得不行,“人家搞批发的网店都是厂家直供,我这转一道手,怎么也竞争不过他们。”
类似李大姐的情况,在南京义乌小商品城中并不少见,除了几家江苏本地企业的门市,几乎所有的销售商都是从厂家拿货,再卖给顾客,中间多了好几道环节,成本根本压不下来。
2003年,如今是小商品城的地方,还是一大片农田。当时,江苏省浙江商会的商人们找到江宁区政府,声称要引进“义乌模式”。双方一拍即合。投资方出了6亿元资金,江宁区政府则给予了尽可能多的政策倾斜——涵盖了地价、税收等方面。
当时的决策者们声称要把这个市场打造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这样的雄心壮志现在依然清晰可见——南京义乌小商品城被设计成一座宏伟且复杂的建筑,里面售卖的商品包括了你能想象到的所有方面,连小商品城中的道路也被取了诸如“诸暨路”“武义路”“南通路”“宁波路”这样的名字。
一大批经销商进驻了商城,大量的商品从义乌或者浙江其他地方发出,江宁,南京其他地方乃至安徽某些地方的批发商闻风而至,外地牌照的车和外地口音的采购员占据了附近的旅馆和街道。
再后来,商品城中的配套设施发展迅猛,人们可以在这里吃到四川的麻辣鱼、山东的煎饼卷大葱、泗洪的小鱼锅贴甚至台湾的手抓饼。KTV、网吧、浴室等服务业也发展了起来。
再然后,就是地铁的开通,带动周边的发展——如今,小商品城附近的房价在1.5万元/平方米左右,超过了江宁区的一些地区。
在这里,15元一个的皮包,20元一米的地毯,30元一件的衣服很常见,而3元一斤的苹果和5元一杯的冰糖烤梨也比市区便宜,另外,在这里,你还可以找到1元一局的台球和1.5元一小时的网吧。
当然,这里也有很多商品不能保证质量,但这正如有人说的那样,“你不可能拿50元买到真品LV。”
江苏淮安有两家“义乌”,“港龙喜临门淮安义乌国际小商品城”和“淮安义乌商贸城”。它们都很年轻,开业时间均为2012年,一个是10月开业,一个是11月开业。但这才仅仅过去一年,商品城里面的商户就有些灰心了。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位于开发区的“港龙喜临门淮安义乌国际小商品城”。上午9点半左右,除了等着生意上门的商户和正在忙碌的保洁员之外,商城内外几乎看不到太多的人。
在随后的约两个小时,现代快报记者从室外到室内,从一楼到四楼,上下来回走遍了整个商品城,发现前来购物的市民人数寥寥。记者注意到,共四层的商品城,除第一层尚有多数百货商铺正在经营之外,二层和三层则多半商铺空置,即使还在营业的,也多集中在人流上下的电梯口周边,第四层更是无一商铺经营。
这样的冷清,与当初开业时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了解,这家商城开业当天,开业典礼可谓声势浩大。但对于商户来说,“第一年免租”才是让他们最心动的条件。当初,商户蜂拥而至,连靠边的位置,都被抢租一空。免除租金后,低廉的价格,多种类的商品,让当地市民趋之若鹜。虽然小商品城地理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也不便利,但着实红火了一阵。但红火极其短暂,生意越来越差,“一年的免租期过了以后,很多商户就不做了。”有人这样说。
位于淮阴区的淮安义乌商贸城,紧邻淮安汽车北站,附近有淮安火车总站和公交总站,交通条件不差。但这里的生意也很萧条。
淮安义乌商贸城的一期一共四层,每层销售不同商品,从服饰到文具、鞋包、数码、五金、家纺、食品等都有。除去四楼的仓库,每层楼大约有900多个铺位。记者看到,早上10点,不少都没开门,一些商铺挂着转让信息。
商户钱老板是2012年11月18日淮安义乌商贸城开业的时候就入驻的商家,做的是文具生意,当初,他一举包下了12间商铺,连货物和装潢总共投资了50万,但去年一年,他只赚回了2万多元。
“还好总店在淮安苏北批发市场,现在生意就靠总店撑着。”钱老板说,他在“义乌”这个店不算小,但零售的多,批发少。同样是开分店,老店在汇通市场的李老板,则表示自己跟弟弟在“义乌”包的两间新商铺,已准备低价转租了。“还是要靠汇通的生意撑着。”
2006年8月,宿迁市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总面积46万平方米的主市场开始正式营业;2010年10月,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家居广场正式营业;2011年5月,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精品街投入使用。
“2011年几乎每个月都能达到20万,多的线万元。但是前年开始明显下滑,好的时候一个月就十几二十万。”在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内,经营妇幼用品批发的商户小刘翻开他的账本告诉记者,他从2006年开始入驻义乌国际商贸城,经历了从逐年增加到2011年开始下滑的全过程。
小刘告诉记者,近两年,同行竞争和网购盛行对小商品批发行业有较大影响。2011年,同一条街上从事妇幼用品批发的商铺只有七八家,而现在已增长到了十五六家。另外,由于网购的迅猛发展,从2011年开始,小刘就明显感觉到零售的商品少了。许多顾客在询问价格时都表示:“网上买的质量也跟这差不多,还便宜。”
在网购和同行竞争的刺激下,许多商户为此也在寻求转型的道路。“从去年底开始增加产品种类,增加了一些婴幼儿配套的服装和日用品,零售的商品没有以前多了,虽然在批发的数量上有增加,整体有回升,但还是不如以前。”附近另一家妇幼用品批发铺的老板说。
在家居广场附近,一位经营家纺的商户告诉记者,这一类商品大多是零售和团购,批发所占的比例不大,再加上卖的都是床单、被褥等“大件”,受网购的影响较小,所以目前的生意还比较惬意,但很难保证将来会继续轻松下去。
相较于家纺行业的轻松,位于商贸城南侧的建材市场就烦恼得多。“竞争激烈,一年不如一年。”从2008年开始在义乌商贸城经营建材门市的业主王先生介绍,2008年至2011年是宿迁市建材行业的“黄金期”,当时不仅宿迁市区对建材的需求大,就连周边城市、县区也需要到他这里进货。“其他城市的订单今年比2008年最少下降了80%。”
“商贸城旁边就有一个建材城,选择多了起来。现在我们这里都是一些老客户,新面孔很少。”王先生说。
为了摆脱困境,“如何转型”成了周边建材商们最常讨论的话题。大多数商家目前都在自身商品的品牌打造、增加商品种类和销售渠道上下工夫,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曾经向义乌当地交过一笔费用,但实际上,我们不属于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南京义乌小商品城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汤传义说。这种情况很普遍,宿迁、淮安的“义乌小商品城”也跟义乌没太大关系。“主要是复制了义乌模式。”有知情人肯定地说。
所谓的“义乌模式”,也曾经像如今的电商一样席卷全国。1982年,中国小商品城创建后,发展迅速。“种类丰富、商家云集、价格便宜,批发和零售并存。”在义乌逐渐吸引世人目光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把“义乌模式”引进全国各地。
于是“义乌模式”席卷全国,“义乌小商品城”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出现。这些商品城大多在城市郊区,政府给予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低廉的房租和优惠的政策让这些小商品城发展迅速,但因市场受众大多是郊区民众,消费能力较弱,以批发为主,而且兼营会展业务。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各地的义乌小商品城大多从义乌或者浙江其他地区进货,把造价低廉的商品加上各种额外费用后售出西安批发3元童装店地址,因为成本低,这些商品的售价依然很低,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
“既然都是浙江产的,我干脆从那边进货好了。”越来越多的批发商有了这样的想法。而零星的售卖者不再买账的,是各地小商品城的质量。
“以前喜欢逛这里,是因为便宜,现在我觉得,买东西,去商场更好,虽然贵些,但质量也好。”有人向记者表达着这样的观点。
不再优惠的政策、消费观念的转变与电商的冲击,正在破坏着小商品城昔日繁华的基石。江苏南京、淮安、宿迁等地的小商品城都是这样,还有几个地方,干脆取消了规划。
2013年,义乌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879.493亿元,同比增长15.91%。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683.0235亿元,比上一年度净增103亿元,同比增长17.76%,连续23年登上全国专业市场“头把交椅”。
搜索“义乌小商品城”,搜出来的,却是一个名为“义乌购”的网站。所谓的“义乌购”,其实也是一种线上线下结合的商贸模式,形式类似于阿里巴巴和淘宝,上面的商户,都是在中国小商品城内开店的商户。
实际上,义乌从来就走在与电商结合道路的前列。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大事记中这样记载:2012年10月21日,“义乌购”成功改版上线,该网站以诚信为根本,将7万网上商铺与实体商铺一一对应。
电商通常会蚕食中间商的利益,而全国各地的义乌小商品城,恰恰就是中间商。在电商刚刚开始出现时,各地小商品市场不是没有想过应对办法。
“我们曾经组织过店主学习怎么在网上开店,但实际效果很不理想。”汤传义说,“南京义乌”没有能力成立一个大的平台,只靠小店主们自己的网店难以与阿里巴巴之类的平台对抗,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商铺都只是中间商,没有货源,也没有价格优势。不过,最近,义乌购的推广人员正在联系南京义乌小商品城,他们希望通过谈判合作的方式,将这些义乌之外的小商品城纳入义乌购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