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法语童装店地址
在非洲的中西部坐落着一个名为喀麦隆的国家,这个国家因其多样的地理风貌和民族文化被世人誉为“小非洲”。无论是海滩、沙漠,还是高山、雨林,在喀麦隆都应有尽有。在这个国家也居住着超过200个民族。
与加拿大一样,喀麦隆也是一个双语国家,法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并且喀麦隆英语区和法语区的关系更加不和谐,甚至可以用“刀兵相见”来形容。“喀麦隆是一个双语国家,但是喀麦隆人却不是双语国民。”这句在喀麦隆广为流传的谚语深刻揭示了英语区和法语区严重对立的局面,很多激进的英语区居民甚至试图通过武装斗争来摆脱喀麦隆政府的控制,独立建国。
从19世纪开始,非洲大陆的各个地区相继沦为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现今喀麦隆的领土也不例外。1884年,德国在众多列强中“脱颖而出”,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迫使武里河(Wouri)边的各个部落和王国与德国签订了保护条约,德国因此在武里河附近获得了一大片殖民地(名义上是德国的“保护地”),这片殖民地也就成为了今天喀麦隆的雏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强横一时的德国在英国、法国、美国等一众国家的围攻下输掉了战争,沦为了“阶下囚”。为了惩罚德国,也为了分得更多的利益,战胜国们于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经过一系列的商讨,各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根据和约: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喀麦隆将由英国和法国接管,法国接管4/5的领土,英国则接管1/5的领土。同时,英国接管的地区也被细分为英属南喀麦隆和英属北喀麦隆,英属北喀麦隆的土地则被英国并入其在非洲的另一个殖民地区---尼日利亚。英国和法国在殖民喀麦隆的时候,一直推行语言上的同化政策,强制喀麦隆人讲英语或法语。久而久之,这些殖民地的居民在语言上彻底被欧洲殖民者所同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非洲独立运动高涨,英属与法属喀麦隆也都爆发了反对殖民者的独立运动。英国和法国由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已经元气大伤,再也无法控制非洲的殖民地,只能同意它们独立。
1960 年1月1日,法属喀麦隆获得独立地位,成立“喀麦隆共和国”,也就成为了当今喀麦隆的法语区。1960年10月1日,英属殖民地尼日利亚独立,英属南北喀麦隆则在英国的操纵下举行了全民公投,要么与尼日利亚合并,要么与喀麦隆共和国合并,但无权独立建国。1961年,全民公投结束,英属北喀麦隆并入尼日利亚,英属南喀麦隆则与喀麦隆共和国合并,成为了现今喀麦隆的英语区,喀麦隆也因此改名为“喀麦隆联邦共和国”,这也为日后喀麦隆英语区和法语区矛盾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建国之初,虽然喀麦隆政府明文规定:英语和法语同为喀麦隆的官方语言,拥有平等的地位,但是由于法语区的领土范围和人口数量都占了全国80%左右,导致法语的重要性明显大于英语,形成了“法语强、英语弱”的局面。在喀麦隆,所有的媒体杂志、政府公文等无一例外都是使用法语,不会法语就无法找到体面的工作,更无法成为上流人士,英语则成为了一门可有可无的语言。英语区的居民若不学会法语,就只能一辈子待在英语区的领土范围之内,也只能做一些底层的工作。相反,法语区的人即使不会英语也不会有任何问题。说法语的人成为了国家的精英阶层,在法语人口占据政治主导的情况下,英语区的居民在参与政治、获得教育机会、报考国家公职等方面长期面临不平等与隐性歧视,这些都加深了英语区居民心理的不平衡。
1966年,在总统阿希乔的推动下,喀麦隆取消其他政党,只允许存在喀麦隆民族联盟党。1972年,喀麦隆通过公投取消联邦制,重新改为单一制,并将国名改为“喀麦隆联合共和国”。1984年,又将国名重新改为“喀麦隆共和国”。这些措施都表示英语区在喀麦隆的地位越来越被边缘化,英语区的特殊性也完全被政府无视。
英语区的居民不甘心忍受法语区一家独大的局面,他们联合起来举行抗议活动,要求提高英语在喀麦隆的地位,并获得与法语区的居民相同的待遇。1990年,迫于民众的压力,喀麦隆开放党禁,英语区的政治势力便趁机成立了喀麦隆社会民主阵线党,要求恢复联邦制,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英语教学,一切政府公文等书面文件也要用英语和法语共同发表,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不可以歧视说英语的人。然而,已经把控了政府部门的法语区的人自然也不希望自己的“蛋糕”被英语区的人分走,因此一直不同意恢复联邦制的要求,更不同意提高英语的地位,中央政府甚至强行在英语区创办法语学校,强制英语区的人学法语,这些行为更加激起了英语区人的抵触情绪,也加深了双方之间的矛盾。 2016 年,英语区的多名律师与教师联合发起了示威游行,提出了恢复联邦制,提高英语的地位等诉求,遭到了政府的强力镇压,造成多人伤亡。英语区与法语区的矛盾不断酝酿和升级,2016年的这次游行示威事件也成了英语区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英语区的示威游行被镇压后,越来越多的英语区居民对喀麦隆政府不能“一碗水端平”的行为已经十分不满,很多人起了独立建国的念头。2017年,喀麦隆的英语区陆续出现了分离主义者的活动迹象,并不断与政府机构发生摩擦,最终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2017年10月,分离主义者单方面宣布:喀麦隆英语区从此独立建国,成立“亚巴佐尼亚共和国 ”(Ambazonia),不再接受喀麦隆政府的统治。强硬的喀麦隆政府也随即向分离主义者宣战,并派军队进入英语区,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武装冲突,冲突在一年之内蔓延到英语区全境,有数千人在冲突中丧生,超过7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虽然喀麦隆政府长期以来奉行以军事手段为主、以政治招降为辅的危机平息策略,但是政府军表面上的军事优势始终无法转化为实质性的胜利。政府军只控制住了主要城市,但叛军一直控制着乡村地区,且经常对城市地区发起偷袭。双方之间一直僵持不下,难以分出结果。
虽然到了2019年,在联合国的斡旋下,双方开始了谈判,但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已经“杀红眼”的分离主义者对喀麦隆政府彻底失去了耐心,一定要独立建国,绝不接受任何妥协。喀麦隆政府也不希望英语区的人“蹬鼻子上脸”,一直采取强硬的态度。双方一直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迄今为止,双方一直处于一边谈判,一边战斗的状态。分离主义者时不时的就会给喀麦隆政府制造麻烦,比如2021年12月3日发生的喀麦隆英语区袭击事件,造成了3名安全部队士兵死亡、多人受伤。2022年5月29日,分离主义者袭击了喀麦隆与尼日利亚边境附近的一座村庄,造成24人死亡,约60人受伤。2022年9月6日,分离主义者袭击了一辆客车,造成6人死亡、8人受伤等事件上蔡法语童装店地址。如今,喀麦隆政府以军事手段强行解决英语区危机的可能性已经十分渺茫,政府若想继续留住英语区那20%的土地和人口,就不得不在关于语言政策的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喀麦隆在独立后一直没能有效改善殖民者遗留的语言问题和意识冲突。喀麦隆政府偏向法语区的行为,以及忽视英语区的态度也最终导致了英语区危机的形成。如果喀麦隆政府依旧采取原来的政策,不照顾到英语区居民的利益和政治诉求,最终只会加深英语区和法语区之间的隔阂,将英语区越推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