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童装尾货服装批发
现在是宣武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他们祖孙三代人历经了宣武市场的发轫、艰难和转型的各个阶段,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徐州商业发展的跌宕起伏,三代人的“商业梦”也折射出时代的奔腾巨变。
在传统商贸式微、新零售正盛的新时代,我们通过李昱成的家庭走近宣武市场,试图梳理这个企业在徐州70年商业史上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古彭大地,刚刚告别了“票证时代”的人们开始在铁货街、宣武路上自发形成了马路市场,主要以经营小百货为主,但由于占道经营,造成交通堵塞,因而被徐州市政府勒令取缔。
1985年,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终结,宣武市场前身徐州房管局木材加工厂完成历史使命,为利用原有场地,并安置职工,抓住清理马路市场的机遇,搭建200个水泥台子,将路边商贩引进场内经营,形成了淮海经济区最早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雏形。
李昱成说,小时候经常听姥爷讲宣武的故事,原来武宣市场最初的市场管理就是“端着脸盆收毛票”,“说白了就是收点摊位费,每天只要交几毛钱就能获得一个摊位销售自己的小商品。”由于所售商品价格低廉,吸引了大量商贩和周边地区客户前来进货。
随着改革的深入,徐州百姓对小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多,1992年,徐州朝阳市场以及展览馆夜市顺应市场需求应运而生,成为徐州百姓闲暇时光最喜欢逛的零售市场。而此时宣武市场已经完成了从零售向批发经营转型,成为了给商店、商场以及零售市场提供货源的供货商,“这一转型不是人为的,是市场的自发行为。”
当时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已经开始兴起,很多义乌商人开始向全国小市场渗透,自然也包括宣武市场,各种时髦衣服及日常用品和小孩玩具琳琅满目,让刚刚走出温饱的徐州人大开眼界。很多商品一到市场就被各类商贩争相抢购。
不得不说,上世纪90年代,是徐州商业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仅一条淮海路,就有中东西三个大商圈。百货大楼、古彭商场、淮西商厦、供销商场、华联商场,人民商场、白云商厦、蓝天大楼,友谊商场、旭光商场……
而随着经营的推进,市场规模小、门槛低、容易被模仿超越的问题使宣武人陷入了深思。“这样干法不行,即使是国企的三产,我们也要做全市最好的三产”当时的宣武管理层做出了决定。
盖起楼房改善经营条件,稳定商户队伍;南下招商,丰富经营品种;区县宣传,扩大影响力。历经10年的精心培育和艰苦探索,宣武西市场营业面积由最初的2000平方米扩大到12000平方米,从业人员达到2000余人,宣武字号在淮海经济区已是家喻户晓。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贯彻“南巡讲话”的热潮使得各地加大改革发展力度。“山雨欲来风满楼”,通过一番“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层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商业在徐州这座古城彻底复苏了。
宣武市场伴随着这股浪潮,1996年开始了扩大经营的第一次改制,“全员集资开发东市场,从拆迁、招商,到占地30亩的大棚建成并运营仅仅7个月。”引进总经销、总代理和厂家直销南方大户近2000家,以低租金政策安置下岗职工,使1000户下岗职工,从为别人打工到“当老板”创业致富的华丽转身。
1998年,宣武市场再次变身,新生里市场合并进来,统一使用宣武字号,此时,宣武市场由西市场、东市场和南市场三大经营区域组成。
兴建大型停车场,全国品牌招商优化商品结构……就在宣武市场高歌迈进地时候,一个大坎儿横亘在宣武市场发展的大道上,宣武市场三个营业区全部被挂上了消防隐患黄牌,并背负上亿元的巨额债务,宣武已走到了生存的边缘。
“除隐患不能等,忙经营不能停,宣武人更不能怂。”李昱成的父亲2000年来到宣武集团后,传递到他手上的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没有钱,还必须在限期内完成彻底消除消防隐患。怎么办?李昱成的父亲回忆,那时就只能背水一战,依靠全体宣武人。企业没有钱,宣武的领导带头,全员从家拿,向亲戚朋友借,硬是拼凑了700万,上自动喷淋设备、加防火分区、配齐灭火器材,通过消防验收,摘除隐患黄牌。
2001年,宣武市场全国招商,引进知名品牌入驻东莞市童装尾货服装批发,开辟电子电器交易中心、品牌服饰城、精品床上用品城等多个亮点行市,开启走精品名品市场之路。
2008年1月8日,配有地下停车场、中央空调、扶手电梯、客货升降电梯、观光电梯等设施的现代化商贸城投入运营,创造了当时徐州建筑单体最大、区域市场首个市场商场化、品牌商品全覆盖等多项第一,并使宣武整体品牌经营率一举提升到80%。
2009年,历经6年的艰苦奋斗,宣武终于走出寒冬,实现扭亏为盈。在首次分红股东代表大会上,集团党委作出了“让全体宣武人过上更幸福生活”的郑重承诺,更加激发了全员“为了幸福奋斗”的自觉。
李昱成的父亲回忆,那几年,宣武市场每天都在谋求变化,不是宣武变化快,而是外部市场日新月异,徐州的商业环境不断升级优化。“那时真是市场逼着我们改革创新。”很多本地商业因为经营不善、一成不变而退出了市场,“不进则退,宣武市场紧跟市场,一刻都不曾放松。”
在接下来的10多年里,淮海环球港奥特莱斯、苏宁商务广场、云龙万达、铜山万达、恒盛广场、徐州三胞国际广场、汇领湾、壹方城开业……就在今年12月份,全国第28家、淮海经济区首家门店——徐州宜家家居广场开门营业。
2018年的双11方兴未艾,淘宝天猫成交合计2135亿元,按绝对价值计算,是1978年全年消费品销售总额的1.37倍。猝不及防中,“网络时代”来临了,网购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新零售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回忆起那段转型升级之路,身为集团副总经理的李昱成百感交集,“2013年左右,淘宝、京东不断崛起,对我们市场一些业户冲击还是蛮大的,当时流传一句话狼来了!狼来了!”
当传统批发遇到互联网,宣武集团触摸到了新零售的发展脉搏,优选200家品牌代理商、经销商,以B2B的模式启动“宣武网上市场”,开启实体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现代化经营模式探索之路。
为适应消费需求、消费习惯的变化和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李昱成开创性地制定和主导以“互联网+商贸“与“多元结构构建“为主的全方位、立体式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
2016年1月,以电商发展为主的转型升级攻坚战全面打响。李昱成负责监管电商园区7万平方的施工,引进规模电商、培训电商经营、店铺装修改造和商品陈设布局咨询引导,工作量广面大,千头万绪。李昱成和他带领的创新团队,咖啡当饮料,办公室作宿舍成为常态。
在李昱成与团队的不懈努力下,2017年实现总交易额260亿元,电商交易115亿元,分别增长27%和130%;电商占比达到80%,培育千万级电商经营大户达100余家。宣武集团从传统型集贸市场跃升为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市场、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行列。
今年3月,全国首创的宣武云商城成功上线余个省市。进一步巩固了宣武在淮海经济区的龙头市场地位。
“宣武云商城全部是我们自己打造的,就是给业户提供一个全新的环境,通过免费给他们提供一些商品摄影 、摄像、 排版, 把一些新的店铺交给一些业户经营,不收纳任何费用,给业主开辟一个新的销售途径。”李昱成说。
根据市商务局统计,2017年上半年全市电商交易额实现600亿元,其中电商零售额实现190亿元。徐州已经成为区域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
徐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李新宇表示,到2020年能将徐州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品牌消费中心、商品集散中心、流通组织中心,还有服务增值中心和商贸创新中心。徐州商业,未来将持续发力,到2020年,国际品牌投放度达到80%以上,进一步凸显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强大影响力和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