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儿童羽绒服黑色
这是发生在郑州羽绒服批发市场的一幕。从10月份起,羽绒服热卖,厂家爆单,原料价格飙涨,商户一个月销量可能超过去年全年,批发商要凭关系和现金才有可能拿货。
年初疫情席卷羽绒服行业时,尹钧(化名)愁得彻夜难眠。大量的客户退货,未及拆封的成包羽绒服,在仓库里堆成山,溢得大厅、过道上无处下脚。每个单店存放有七八十万元的货,尹钧粗略估计有200多万元。
市场解封后,尹钧飞速地往外甩货。厂家上门催帐,他带着厂方奔赴各直营店监工,“每消化多少,厂家就拿走多少本金,利润留给我,以稳定住上游厂家。”
到了10月份,他终于清仓,彻底还清了上游厂家200多万元欠款。牺牲很大他连轴转了6个月,“整个人忙到懵掉。”体重由190斤直降到142斤,俩月开车跑了两万多公里。
然而,令尹钧大吃一惊的是,上半年以清库存为主基调的羽绒服行情进入10月份以后,陡然翻转羽绒服意外地热销起来,甚至不够卖了。
“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一个月销量超过了去年全年。”尹钧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旗下长治直营店4天狂销35万元。他后悔不已,库存是不是清得太早了?!
感到意外且惊喜的还有林漫(应受访者要求为化名)。她家是郑州火车站服装商圈的羽绒服销售大户,旗下有两个原创品牌,一年进货10万件起步。
目前是羽绒服销售季中期,截至现在,她家已经卖掉了16万件。这个数字是去年业绩的2倍(去年入库10多万件,因为疫情压仓库2万多件,实际销售8万多件)。“以往每年呈30%递增,今年却是2倍增长,很罕见。”12月14日,她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圈里大户“米思蔻蔻”,去年和前年销售量都在10万来件,今年却调高一倍销售量。米思蔻蔻羽绒服品牌创始人闫海瑞信心满满,“今年目标是20万件,到底能不能实现,还得看年底的冲刺和最终的业绩。但根据今年的战略布局,我们信心十足。”
热销的背后,则是整个羽绒服市场的产能紧张、供不应求、供给结构性失衡。多名受访商户反映,上游厂家订单爆满,要挑单子,甚至出现断货现象。
“往年要50手货(一手指的是一件衣服全部尺码和全部颜色),厂家哐一声给你立马发到。今年要30手,厂家磨磨蹭蹭得一周才能发。”尹钧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今年一看关系,二看现金,又有关系、又有现金,先给你发。”
往年,尹钧店里羽绒服SKU徘徊在200个到300个之间,今年上游款式供应紧张,店内SKU不足200个。
尹钧很着急。羽绒服集中销售期分前期(9-10月)、中期(11-12月)、后期(元旦至过年)。别人都在赌前期,他却把赌注放在了中期、后期,前期没刻意加推,再加上有一定量存货,所以撑到了现在。但当看到朋友圈流传“南方工厂提早放假”、“12月25日停止进坯布”的消息后,再结合眼下紧张局势,他十分忧虑后期供货掉链子。
林漫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现在客户胆子很大,卖得不是特别好的加盟商,原先三手、五手地要货,现在敢10手、20手地要。以往是小单补不断,今年是很急切地补大单,感觉自己看准了。推测应该是从别家公司拿不到货,转了一圈,心情急切,转过头来要货量就特别大。”
再往前追溯,羽绒服热卖、产能紧张的源头,则是羽绒原材料的紧张。行业数据以及商户的反馈显示,5月初,含绒量90%白鸭绒的价格为每吨18万元,如今则暴涨至每吨29万元。
表面上看,今冬天气寒冷加剧消费者购买欲望,同时春节前相比往年较长的销售期,也在对羽绒服销售推波助澜。同时,上半年同行都在拼命甩货,以回流资金活命,厂家不敢研发、不敢开订货会、不敢开工生产,导致下半年存粮不够。
深层次里,多名行业人士则透露,国外疫情有增无减导致全球订单齐齐转向国内,外贸走量明显提升,分食了国内定量的市场份额。
一名资深行业人士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全球两大羽绒原料主产区在印度和中国,印度受疫情之困,工厂停产、产能骤降,导致全球采购商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中国。但是鸭子最少33天的饲养出栏期无法跨越,产能无法及时跟上。
一些数据可以佐证。印度纺织工业联合会7月致印度央行行长达斯的一封信中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财年总体需求量预计大跌25%~50%,有25%左右的纺织厂和制衣厂可能将永久性关闭,导致成千上万的人失业。
作为呼应,中国海关总署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9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15156.7亿元,增长12.2%,其中纺织品的表现尤为突出,增长了37.5%。
10月14日,阿里巴巴国际站数据显示,从5月份开始,中国面料及纺织原材料订单数增长超100%;服装行业订单数同比增长200%以上。
“印度无法交货,海外商家才会被迫把供应链转到中国来”,成为9月份以来羽绒行业从业者的一贯认知。
圈里关于“印度纺织业裁员1000万人”的新闻,铺天盖地。印度媒体数月前报道称,由于印度政府给予印度服装制造商协会的疫情补助仍未按时发放,将可能直接导致印度纺织业裁员近1000万人。
订单紧张之下,也将原先服装批发行业盛行的铺货模式,再一次推向备受质疑的舆论漩涡。厂商、总代和加盟商,相互间重新打量这一模式。
铺货,即下游赊账进货,卖出去后再与上游结账。它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采购商不承担现金压力和库存风险,品牌能够快速在全国复制扩展,规模和影响力能够瞬时迸发。
同时,它也暗藏着诸多风险。铺货追求代理商零库存,所有的风险全系在上游一人身上,需要在库存、退货率、资金之间寻求微妙平衡,极度考验上游掌控力。一旦把控失衡,或者退货率奇高,大量库存返回到上游(有极端的退货率高达95%),或者为了发展更多加盟代理,上游大打价格战,无异于自相残杀九江儿童羽绒服黑色,或者欠款难收、客户失联跑路。而对于代理商而言,自身不用背负库存和销售压力,便不会专注卖货。
数年前,家家户户都在践行的铺货模式将行业带入危险之境。当行业人人都在推行铺货,主张现金交易的商户必定不被客户接受,生存压力下,最后只能被迫裹挟屈从。
如今,羽绒服产能收缩,以及疫情造成的库存高企、资金链紧张,铺货模式面临再次考验。雪域迷城创始人石清华说,疫情是一个转机,让铺货模式横行天下的服装批发商业重回正轨。在他看来,借助代理商资金来完成品牌急速扩张的铺货模式,初期的确创造了极大利润,但在追求透明公开商业信条的当下,走到了尽头。
不过,依然有坚持者。郑州一家主做羽绒服的大型品牌商,今年计划针对150家VIP客户进行免费铺货;安徽一家女装品牌商,花了10年时间精心打磨出6家形象店,每家店年纯利润在200万元-300万元,借此,他一举带动引来了上百家代理商,至今依然活得很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