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工厂童装尾货批发》品牌童装羽绒服工厂批发尾货
对品牌商来说,自己清理库存太过麻烦,转到线下卖场又会影响品牌形象,所以许多企业都选择委托电商平台。
它们作为第三方承接了品牌的库存,不仅能够快速解决品牌方的库存问题,而且主要面对的是平台商家,价格一般不会公布出来,这样不会影响到品牌方定的价格体系,也就不会破坏品牌形象。
与线下卖场相比,库存电商平台拥有充分的线上优势。最直观的一点,经过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精心搭建的APP或网站,看起来档次就比线下批发市场高一点。
同时,因为不受地理环境限制,获客成本相对更低,周转效率也会更快。一般来说,线下卖场一周能出售的尾货量,在库存电商上两天就卖完了。
尽管起步不久,但这个行业的成长十分迅速。2018年,库存电商的市场规模约为205.3亿元,今年预计能达到1500亿。
爱库存、唯品会和贝仓都是行业中的典型代表,且该行业的头部效应明显,80%的市场份额都被第一第二梯队占据。
以行业老大爱库存为例,其运营模式是这样的:上游对接品牌商,帮助其清理库存,销售尾货。下游则对接代购群体,在网络上为他们提供库存商品,并通过社交网络销售。
而与传统的B2C模式不同在于,平台与C段之间还有店主或代购群体这一个小B端,这个群体是其最核心的商业价值。
传统的卖货方式是人找货,即用户在电商平台上通过搜索引擎找自己想要的商品,往往要逛好久才能找到心仪的商品。
但爱库存的这种模式则相当于货找人。代购或小店店主把货品发到社交平台供消费者挑选,让用户很轻松地就能迅速完成交易。大大提升了整个行业的运作效率。
实际上,如果库存电商直接面对消费者,品牌商难免会觉得库存商品公开降价出售,会有损品牌的价值,甚至破坏自身的价格体系。
爱库存的交易都是通过微信群悄悄进行的,具有隐蔽性。即便消费者想查,也无法用公开搜索找到该降价商品,品牌商自然没有了后顾之忧。
首先是满足了许多消费者对物美价廉商品的追求。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性价比,他们更热衷于去拼多多和阿里1688这样的平台上薅羊毛,将省钱贯彻在每一次下单行为里。
在库存电商上的产品,尽管款式是过时了,但品质和质量都是有保证的,而且价格还便宜。这些商品本来的命运,是被企业拿去销毁,如今却能被消费者享用。不但省去销毁成本,保护了环境,还落实了节俭的美德。
如爱库存上的品牌就超过一万家,包括施华洛世奇、热风、森马等名牌。当品牌解决了根深蒂固的库存问题,就更能大展拳脚,促进整个服装行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和服装业的存货总额分别为1656.9亿元和913.8亿元,产能严重过剩。库存电商恰好用了合适的方式,处理了产能过剩的问题,称得上是变废为宝。
从最初的社群到爱库存App,再到如今的小程序、饷店H5、会员制变任务制,每一个台阶的背后,都透露出了其天花板所在。一是C端流量获取的焦虑,二是B端的扩张瓶颈。
此前,消费者只能通过私域流量主即店长/代购的分享才能下单购物,现在则可以进入小程序平台浏览更多的同类商品,这对平台来说,大幅提升了客户留存率和效率。
但对小店店主和代购们来说,则增加了许多风险。简单来说,即店主将相关商品分享至自己的私域流量空间,但消费者很可能会从自己的交易场所流向开放平台,个体分销者的工作就很可能变成平台免费的广告。
同时,私域流量从本质上来说,有着在流量红利见底后被包装炒作的痕迹。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微商代购们都是在没有任何个人IP的基础下,疯狂在各大社交平台拉群、加人,用轰炸式的广告推送完成了商业模式的构建。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用户都会屏蔽拉黑这些人。
此外,社交电商的市场规模已经连续三年呈现下降趋势。过去两年随着小B端用户的持续增长,渗透率越来越高,用户规模也已经趋于饱和。
无论是社交电商还是直播带货,核心逻辑都是低价好物。但无论是平台的扶持力度还是主播的个人IP,都是直播电商更胜一筹品牌童装羽绒服工厂批发尾货。
对于爱库存这类平台来说,原本的业务模式已经很难再支撑企业继续发展,吸引公域流量是无奈之举,也是必然选择。
库存电商平台的核心逻辑在于一边对接库存方,一边对接微商代购资源,通过社交关系链来实现库存商品的分销。这种商业模式看上去是多方共赢,但走到今天也已经不再那么完美。
如爱库存虽然打着直接对接上游品牌、赋能品牌的旗号,但假货问题还是一直不断。在黑猫网等投诉平台搜索爱库存关键词,关于“假货”、“退款”等投诉多达几百条。
也正是因为这样,爱库存在多次的升级中,也试图摆脱库存等相关定位,如最近的饷店品牌名的升级,就足以看出这一点。
如今,爱库存从最初的服装库存分销。向全品类品牌特卖扩张,如家居、美妆等。但这些领域无一例外都已经足够成熟,行业也已经饱和,实在难以分一杯羹。
库存电商现在正在逐渐向大众化的社交电商转型,但在这样一个巨头云集的领域,它们又拿什么去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