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韩版童装批发马甲
从“草根”炼成“大树”,观察“中国校具之乡”江西南城的校具产业走过的路,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县域的产业逻辑学。
又是一年开学季,在“中国校具之乡”——江西省南城县,当地360家校具企业正开足马力赶订单、促进度,处处呈现出生产繁忙、产销两旺、动能强劲的良好态势。
从一家一户的家庭小作坊发展到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从家门口卖个“油盐钱”到走出国门出口创汇;从传统课桌椅加工到教育装备“产学研展销”一体化……发轫于南城县株良镇的校具产业,用30余年时间苦练内功,演绎了从“草根”炼成“大树”的蝶变传奇,跻身中国四大校具产区之一。
目前,全县拥有校具企业36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38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在全国绝大多数大中城市都建立了销售网络,销量占据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三分之一,产品远销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2022年,南城校具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南城校具在风起云涌的创业大潮中凭什么“校”傲江湖?笔者走进南城校具产业园,深入企业工厂,探析其中的发展“秘钥”。
“我们南城校具起于株良镇,源于草根经济,从一家一户的家庭小作坊起步。”在南城校具商会,商会会长袁建新介绍说,株良镇人多田少,手工艺从业者尤其是木匠特别多,是老百姓俗称的“木匠窝”。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株良镇许多木匠眼光敏锐,从中发现了商机。于是从传统的木匠活开始转向木制课桌加工,开启了南城校具产业的创业之路。至1990年时,全镇从事课桌加工的个体户达到46户,并且产销两旺。
1992年春,既是木匠又是株良镇路东村村支书的刘应龙率先组织本村10多户课桌加工大户联股成立了全县第一个“课桌经营公司”,并在全国10多个省市设立了销售窗口,发展校具加工户126户,实现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看到刘应龙“吃螃蟹”吃出好味道,1996年,株良镇株良村返乡青年李水根毅然放弃了在北京的木雕生意,筹资近2000万元,在株良镇苦竹村兴办起育佳工贸有限公司,并通过“银企对接”贷款100万元购置一条钢制校具生产线余万元。
“小校具也能发大财,校具产业迅速点燃了许多人创业热情,不少能人利用自己的积累资金,走出家庭作坊,购地新建厂房,更新设备、改造技术、开发新品,又一次升腾拓市场的热潮。”袁建新介绍说,在县里优惠政策扶持下,黄冬彪联合校具加工户950户创办“登科校具”“世纪星校具”两家企业,邱贵亮在黄家山村创办“黄家山校具有限公司”,马发林、危志远等一批“创业先锋”走出南城到外省江苏、河北等省创办兴达校具、兴发校具等课桌加工厂。
到2005年底,该县已拥有校具(课桌)企业50余家,配套个体工商户200家,产值5亿元,利税40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生产的产品也从最初始的木课桌、座椅生产,发展到现代的平面阶梯课桌椅、餐桌、讲台及阅览桌、实验室台桌、体育器材等产品系列。
随着校具产业的蓬勃发展,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基本是以小企业、小作坊为单位,处于一种分散无序状态,各自加工、各自销售、各显其能,经营效益参差不齐,一旦碰到一些大的订单,大家蜂拥而至,相互压价,产生严重内耗。同时,传统木制课桌不环保、不耐用的劣势逐渐显现出来,不能适应现代校具市场的要求。加之校具行业人才缺乏,企业管理、产品研发和营销的核心类人才较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开发速度慢,缺乏产品技术创新。
“当时我们也是感觉压力重重。为了不让这一富民产业沉沦,我们开启了‘苦练内功、强健体魄’的自强之路。”袁建新介绍说。
——促成企业由原先的木制课桌转向钢制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县里制定相应优惠政策,鼓励木制课桌企业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购置冲床、切割机等设备,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
——变单兵“出击”转变为协会抱团“作战”,提升校具行业总体效益。50多家校具企业联合组建南城校具协会,并成立了协会党支部,协会党组织按全国校具主要销售区进行划分,分片派送支部党员能人驻点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参加招投标活动、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统一进行企业供货调度和分配、统一进行结算等。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变“线下”为“线上”销售,形成品牌效应。建立校具研发销售队伍,加大对校具企业进行品牌打造、新产品设计,开发出大学生宿舍用的组合柜、可高低调节的课桌、一桌多用的课桌、学生用的体育器材、无粉尘电光黑板等新产品,并利用网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得益于转型升级“红利”,位于南城校具产业园的江西海龙校具有限公司近年来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处处焊花点点,机器轰鸣,一派紧张忙碌的生产景象。仓库内,工人正将生产好的校具搬上车,发往全国各地。公司技术总监周锋说:“我们企业这么多年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还是紧跟市场,实现了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升级。”
在江西姚氏教育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国良看来,创新正是校具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后,咱们生产四五千套课桌椅只需要两天,几乎是过去半自动设备一年的产出量上海韩版童装批发马甲。不去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工艺,被淘汰是必然的。”
转型升级赢来发展新天地。数据显示,目前南城校具产业拥有自主品牌企业33家,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39项,省名牌产品企业5家,省著名商标企业5家,校具产业产值也从2017年的42.6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超200亿元。
敢闯敢试的南城校具人还打起了海外市场的主意,将小校具卖到了非洲和东南亚。据统计,自2014年南城县兴达校具有限公司获得首份300万元出口南非的“洋订单”后,该县又有8家校具企业先后获得国外订单20多份,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目前,全县已经建立了涵盖10多个国家的校具国际营销网络。
一路走来,南城校具产业栉风沐雨、踔厉前行。眼下,南城正围绕“决战千亿”战略目标,在传统校具、现代教育装备“双核”驱动下,毅然开启了新一轮创业。
“南城有6000余人在全国各地从事校具产品销售,建成了集大数据、产业研究、设计于一体的校具科创中心,这些都为我们未来发展夯实了基础。”南城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周伟民说,未来南城将致力引进智慧化校园、AR、VR等领域的龙头教育装备生产企业,推动南城从“中国校具生产基地”逐渐向“中国教育装备生产基地”转变。
该县立足生产、销售两个中心,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引导企业“借智上云”,大力发展VR高端智能穿戴产品、教育机器人、3D打印等智能化教学装备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做大产业规模。
规划打造南城教育装备产业园,做强产业承接平台,并依托京东众创授权南城产业基地和南城飞驰进出口有限公司等企业,助力校具产品出校门、进家门、畅销海外,提升中国南城校具区域品牌知名度,助推校具、教育装备市场建设,鼓励引导销售企业总部落户南城。
“根据‘十四五’校具产业规划,到2025年,全产业链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线亿元,传统校具、现代教育装备实现同步发展,形成‘双核动力’。其中,传统校具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现代化教育装备产业达到2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规模传统校具生产基地和中部地区重要的教育装备生产基地。”周伟民信心满满。